以查知底,以逼催转,以转促升
——南浔区探索“小升规”工作新模式
改革开放以来,南浔区曾凭借开拓奋斗的创业精神,立足传统产业优势,工业经济铸就过辉煌。但在新的时代背景下,新兴业态对传统产业的不断冲击,战略新兴产业成了拉动经济发展的主力军,转型成了关键词。2016年以来,为了推动产业结构调整,促进传统产业转型,挖掘经济增长动力,区委、区政府高度重视“小升规”工作。2016年共实现企业升规升级86家,位列全市第一,南浔区被评为2016年度湖州市“小升规”优秀县区。今年以来,我区总结经验,开拓创新,形成了一套“以资源要素为标准,正反双向合力抓”的培育模式,力争全年实现100家企业上规升级,主要做法是:
一、转变传统观念,认识“小升规”工作的重要性
一是工业经济的拉动作用。工业经济的发展离不开企业这个载体,规模以上工业经济的总量由规上企业的质量与数量决定。工业经济的增长主要有三块:一是现有规上企业的自然增长;二是“新上规”,即当年成立,当年升规,为增量;三是“小升规”,即老企业达到规上,年度入库,为存量。全区企业的自然增长在5%左右,新的产业项目落地较少,且从引进到投产的周期较长,两者对经济增长的作用有限,而“小升规”每家至少能实现2000万的新增产值,且上升空间较大,是经济增长不可忽视的动力。以我区半年度经济指标为例:2017年上半年我区规模以上工业实现总产值449.72亿元,较16年增长15.9%。其中:86家“小升规”企业共实现60.27亿元,拉动全区10.2个百分点。由此可见,“小升规”对我区工业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效果明显。
二是产业结构的优化作用。我区工业起步较早,以纺织、木业为主,占据了全区产业的半壁江山。在新时代背景下,产业导向逐步向战略新兴产业发展,“小升规”工作很好地促进了优胜劣汰,逐步优化调整产业结构。以半年度指标为例:全区规上企业战略新兴产业占比由2016年的24%,提高至2017年的26%;纺织服装、木业等传统产业占比由2016年的48%,降低到2017年的40%,产值比重由16年的30.6%降低到17年 28.9%。
三是创业创新的载体作用。传统产业转型难的问题制约着经济的快速发展,而小微企业是创业创新的载体,为经济发展提供不竭活力。我区小微企业不断探索发展,逐步从模仿跟进向自主创新转变,逐步承接大企业的产业转移,小微企业向着“专精特新”的方向发展。在8月11日的浙江好项目·中小微企业创新创业大赛湖州赛区南浔专场中,涌现了一大批创新发展,前景广阔的好项目、好企业。随着“小升规”工作的推进,将会有更多优秀的企业逐渐浮现,以创新驱动促跨越发展。
二、创新评价机制,提高“小升规”培育的精准性
一是以资源要素为标准,摸清潜力企业。企业主为减轻税费负担,往往上报的应税销售收入低于企业实际,这使得“小升规”工作抓不住培育的主体,有力没处使。我区充分运用企业分类评价成果,创新性地提出了以资源要素为标准,来衡量企业的实际生产状况。我区规上企业平均每亩地可实现产值440万元,每度电实现产值50元,以2000万为标尺,即用地4.5亩、用电40万度以上的企业应达到规上标准。我区考虑到行业的差别,重点排摸占地10亩以上或者用电40万度以上或者上年度应税销售收入900万元以上的企业,共230家,纳入培育库,进行动态监测,全面掌握全区“小升规”潜力企业。
二是以属地管辖为根本,强化走访帮扶。乡镇作为企业属地,对“小升规”工作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充分激发各镇经济建设服务中心的工作积极性,将“小升规”工作融入到日常与企业的来往中。改变以往平时忽视、年末冲刺的工作状态,时刻了解企业生产经营状况,强化企业帮扶,尤其是强化在“小升规”工作上的指导。区发改经信委专门建立“小升规”工作与乡镇的联络机制,定期召开会议,及时掌握培育企业的生产情况,听取各镇意见,帮助解决各项问题,形成上下联动的良好局面,为企业升规打造良好的环境。
三是以多方监测为手段,动态跟踪培育。一直以来,小升规培育监测都是以应税销售收入这一直接要素为主,往往会出现信息不对称的情况。而我区将培育库内企业月度监测指标从应税销售收入扩展到用电量、实缴税金等方面。企业的用电量是能较准确地反映出企业实际生产情况的一个指标,能从侧面反映出企业实际应税销售收入的大概情况,再有实缴税金从侧面补充,多角度分析,有效避免信息不对称带来的影响,为跟进的帮扶与督促措施提供有力依据,真正做到因企施策,对症下药。
二、强化正反施力,完善“小升规”举措的实效性
一是多方借力,联合共抓。抓“小升规”工作要讲究方法,学会借力,要与其他工作结合起来抓。我区将“小升规”工作与企业分类综合评价和“低小散”企业整治结合起来抓。上借领导之力,成立了由区主要领导担任组长的“小升规”工作领导小组,领导统筹相关工作。我区区委书记夏坚定明确提出:要将“小升规”工作与“低小散”淘汰相结合,能多则多,越多越好,给予了该项工作极大的支持。旁借部门之力,充分联合市场监管(小微办)、国地税、电力等部门,加强对“小升规”企业的培育、帮扶、督促作用。下借乡镇之力,充分发挥各镇(开发区)属地作用,落实专人挂钩联系企业,及时反馈企业升规过程中的遇到的各项问题。
二是正向激励,增效减负。我区因地制宜,在政策上谋创新,在落实上抓实效。对当年首次实现“小升规”并符合要求的企业一次性奖励5万元,2016年奖励75家企业,共计375万元,力度空前,为全市最高。加大对小微企业的金融支持力度,开展“百名行长进千企”活动,上半年共走访企业1318家,促进企业融资,新增授信137056万元,降低收费203.79万元,帮企业解决问题448个。我区成立“转型升级”产业基金,共30亿,首期5亿,以政府贴息的模式为企业技改提供金融支持,为全省首创。我区大力推进小微企业园和标准厂房建设工程,降低用地成本,激发小微企业创业创新的活力,2017年在建小微企业园3个。
三是反向倒逼,促转升级。历年来,抓“小升规”工作总有手段不多,拳头不硬,成效不大的问题,往往靠着乡镇工作人员打感情牌、人情牌来促使企业上规。总会存在一批常年应税销售收入在1800万元左右但上规意愿不强的企业,缺少手段促使其上规。我区将企业“亩产效益”分类综合评价工作的经验和做法推广到3亩以上的规下企业,运用差别化资源要素配置和价格政策。同时加大对“低小散”、“小锅炉”、“四无五违”企业的淘汰整治力度。截至7月,我区共整治“低小散”企业644家。8月,我区开展木业行业环境污染专项整治行动,总共3922家(其中第一批789家)企业列入提升整治名单。多举措并行,反向倒逼传统低效企业加快转型升级,促使企业主动上规升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