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我是华一
初涉写作领域的新人作者往往容易步入这样一个误区,那便是错误地将‘事件清单’视作作品的主线。就拿撰写仙侠文来讲,常常会依照“拜师,接着展开修炼,随后去打怪,最后实现飞升”这样的流程进行平铺直叙式的创作;而要是写言情文的话,则会按照‘两人先相遇,继而产生误会,然后和好如初,最终步入婚姻殿堂’这般套路化的方式如记流水账一般去推进情节发展。这种创作方式乍一看似乎条理清晰,可实际上却毫无韵味可言,读者往往只需看个开头,便能轻易猜到故事的结局。
实际上,那真正居于核心位置的主线,向来并非是‘主角将要去做些什么’这样的内容,恰恰相反,其主要是围绕着‘主角究竟是出于何种缘由而陷入挣扎的状态’这一方面来展开的。
一、用追问增加剧情张力
当我们去审视那些失败的案例时就会发现:主角仿佛一路都开着挂似的不断升级,而反派呢,就好似毫无自主性的NPC一样排着队来给主角送经验。如此一来,剧情表面上看起来倒是热热闹闹的,可实际上却缺失了内在的核心。读者之所以会选择弃书,其根本缘由恰恰就在于‘主线模糊’这一点。
倘若没有一个能够贯穿故事始终的冲突以及相应的追问的话,那么整个故事就会如同松散的沙子一般,根本经不住仔细的推敲呀!!
怎样才能让主线稳固确立起来呢?
答案就隐匿于‘问题驱动’这一理念之中。具体而言,就是环绕着一个核心问题,凭借着‘提出问题→予以解答→再次提出问题’这样的循环模式,编排出一环扣一环、紧密相连的剧情网络。
第一步:找到你的“元问题”
元问题是故事的灵魂,它必须满足三个条件:
要足够尖锐,如此方能引发读者出于本能的好奇,就像会去想‘凶手是谁?’或者‘她能否复仇成功?’这类问题。
具备延展性这一特征,其能够拆解出多层子问题,比如像‘复仇的代价是什么?’以及‘复仇后怎样去重建人生?’这类问题。
直抵人性深处,使其与爱、恐惧以及欲望等这些普世情感紧密相连(就像《活着》所涉及的那个元问题‘人怎样在苦难当中寻觅到活着的意义?’一样)
实操技巧:用“一句话测试法”
试着用一句话对自身故事予以概括。要是仅仅能说出‘主角打败大BOSS拯救世界’这样的内容,那就意味着所涉及的元问题太过浅显了;但要是可以提炼成‘主角在展开拯救世界行动的进程当中,去直接面对自己曾经身为BOSS帮凶而犯下罪孽’的表述,那么这里面其实就隐含着道德困境所带来的那种张力了。
第二步:构建“问题金字塔”
当元问题得以明确之后,便要把它拆解成背景层、人物层以及情节层这三类子问题,进而构建出所谓的“问题金字塔”
1. 背景层问题——奠定故事基调
关于世界观方面,需明确故事是处在何种时空当中展开的。就好比在《三体》这部作品里,便存在着诸如‘三体文明为何要入侵地球?’这样涉及故事时空设定的疑问。
规则是如何设定的呢?究竟哪些超自然的力量,又或者是哪些社会法则会对剧情产生影响呢?就拿《哈利·波特》来说吧,其里面就存在像‘魔法世界如何隐藏于现实?’这样的设定情况呀。
2. 人物层问题——赋予角色灵魂
主角内心的渴望究竟是什么,与此同时,其又面临着怎样的外部阻碍呢?这便构成了核心矛盾。就好比在《甄嬛传》里,甄嬛所面临的核心矛盾便是‘怎样才能在深宫中坚守住自己的本心?’
关系网络这一概念所涉及的情况是,配角到底是怎样对主角起到推动作用或者形成阻碍的呢?就好比在《琅琊榜》这部作品里,梅长苏与靖王之间的那种‘信任究竟是如何从出现破裂的状况一步步发展到得以重建的呢?’这样的情况。
3. 情节层问题——制造跌宕起伏
障碍在于,主角在前行的每一步究竟会碰到何种意外情况呢?就好比在《盗墓笔记》里所呈现的那样,‘尸蟞群为何会毫无征兆地突然出现?’这样的状况便是其中典型的例子。
转折方面:究竟是哪些真相有可能会彻底颠覆剧情的走向呢?就好比在《恶意》这部作品里,‘凶手精心伪造杀人动机的真相究竟是什么?’这样的情况便是其中典型的例子呀。
二、用“问题链”拆解《隐秘的角落》
以爆款剧《隐秘的角落》为例,解析如何用问题链构建主线:
元问题:三个孩子目击谋杀案后,如何守住秘密并自救?
背景层问题:
为什么案件会发生在老城区呢?答案是城市化进程使得人际关系变得疏离,进而给罪恶营造了滋生的环境。
张东升的杀人动机是什么?(答案:上门女婿的自卑与压抑。)
人物层问题:
朱朝阳究竟出于何种原因对严良以及普普隐瞒了部分的真相呢?答案便是其原生家庭存在缺爱的情况,进而致使他内心深处渴望能够独占那份友情。
张东升对于孩子们的态度缘何会从加以利用转变为呈现出矛盾的状态呢?(答案:他在那些孩子的身上察觉到了自己那孤独的影子。)
情节层问题:
复制卡究竟缘何会成为剧情的转折点呢?答案是它激化了孩子与张东升之间的信任危机。
朱晶晶坠楼一事的真相究竟何时才能够被揭露出来呢?其最终结局一经揭晓,便会完全颠覆观众对于朱朝阳的既有认知。
关键的启示在于,每一个问题的解答实际上都在不断铺垫着新的冲突,而到最后,所有的线索都会汇总收束起来,指向元问题的那个终极答案,也就是‘人性的阴暗面恰似那极为隐秘的角落一般,只要一旦被揭开,那么便再也无法回头了’
三、避坑指南
设置‘问题种子’:在开头的前三章里抛出元问题,同时预先埋下子问题的相关线索(就像《白夜行》开篇呈现的谋杀案,其直接和男女主的命运紧密关联起来)。
把控解答的节奏:每隔三至五章就去解决一个子问题,与此同时还要抛出新的问题(可参考美剧当中的“钩子公式”)。
制造一种被称作‘问题陷阱’的情况:刻意给出带有误导性的答案,随后在后期实现反转(就像在《东方快车谋杀案》里呈现的那样,其中所有乘客皆为凶手)。
总结
在《百年孤独》这部作品里,其呈现出家族命运遭受诅咒的情节走向;而在《诡秘之主》当中呢,又有着克苏鲁谜团这样神秘莫测的元素设定。实际上呀,所有经典小说所设定的主线,其本质内涵无外乎是通过抛出一系列引人深思的问题来紧紧抓住读者的注意力,而后再凭借给出的答案去深深震撼读者的内心。
当创作者在写作过程中遇到卡文的情况时,不妨试着问问自己:‘我所创作的这个故事,其核心要点究竟是在对什么样的问题展开深入追问呢?’要知道呀,一旦这个答案变得清晰明确起来,那么也就意味着故事的主线随之诞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