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斯特365-365提前结束投注-365bet中国客服电话

大白话说清苹果最新季度的三张表以及苹果在AI投资上的不同视角

大白话说清苹果最新季度的三张表以及苹果在AI投资上的不同视角

来源:雪球App,作者: 十六如意花,(https://xueqiu.com/9599970581/351274899)

苹果三张表 = 三个视角1. 利润表(赚钱能力) → 苹果是怎么赚钱的

想象苹果是一家餐馆:

营收(Revenue)= 收入 → 卖 iPhone 就像卖主菜,卖 Mac/iPad 是配菜,服务(App Store、iCloud、Apple Music)像会员卡。

成本(Cost of Sales)= 进货价 → 买食材、请厨师的钱。

毛利(Gross Margin)= 菜卖出去赚的钱。

净利润(Net Income)= 扣掉租金、水电、税以后,老板能装兜里的钱。

在这份财报里:

苹果一共卖了 940 亿美元(比去年多 10%)。

iPhone 是绝对主力(卖了 446 亿),贡献接近一半。

服务收入继续创新高(274 亿,涨 13%)。

最后净利润 234 亿(比去年多 9%),说明这家“餐馆”不仅菜卖得好,利润也很厚。

结论:苹果是一台超强赚钱机器,靠 iPhone + 服务养活全家。

2. 资产负债表(家底) → 苹果到底有多少钱

想象苹果是个大户人家:

资产 = 家里有多少钱、房子、存货。

负债 = 欠别人多少钱。

股东权益 = 真正属于自己家的净财富。

现在的情况:

家里总资产 3315亿美元。

手里现金 363 亿,比去年更多。

负债减少(2657 亿 → 3080 亿),债务负担更轻。

股东权益(净家底)增加到 658 亿,说明越过越滋润。

结论:苹果不光会赚钱,家底也越来越稳,欠的钱少了,存的钱多了。

3. 现金流量表(现金流水) → 苹果的钱流向哪里

想象这就是苹果的“流水账”:

经营现金流 = 本业赚来的真金白银。

投资现金流 = 拿钱去买设备、投资。

融资现金流 = 怎么对待股东(分红、回购)和借钱还钱。

苹果:

本业赚的钱:818 亿 → 超会造血。

投资:花了钱建厂房、数据中心,但总体现金净流入 178 亿 → 投资活动收缩。

融资:疯狂给股东送钱(回购股票 + 分红),花掉 932 亿。

最后现金还增加到 362 亿。

结论:苹果不光会赚钱,还舍得把钱分给股东,自己手里依然留着很多现金。

最终立体画面利润表告诉你:苹果是个赚钱机器(卖手机 + 服务)。

资产负债表告诉你:苹果是个有钱大户(现金多,债少)。

现金流量表告诉你:苹果不只会赚钱,还会用钱(大量回购、分红,回馈股东)。

用一句话总结:苹果就是一个会做生意的暴利大餐馆(利润表),家里有钱有地(资产负债表),还会分红请股东吃饭(现金流量表)。

1. 苹果为什么疯狂回购股票?钱太多:苹果每年都赚几百亿美元,现金流非常强,根本“花不完”。

股价管理:回购股票能减少市场上的流通股,EPS 就会提高(即使净利润不变,分子/分母关系让“每股收益”变大),投资人开心,股价更稳。

股东回报:很多投资人买苹果就是为了稳定的分红 + 回购,这让苹果变成“现金奶牛”,股东特别喜欢。

缺乏大规模收购目标:不像微软、谷歌砸钱收购 AI 初创公司,苹果收购动作一直保守,宁愿把钱还给股东,也不乱花。

2. 那 AI 投资呢?苹果不是不投,而是:

研发费用:Q3 研发支出 88.7 亿美元,同比 +11%,这是苹果 AI、芯片(神经引擎)、系统(Apple Intelligence)的核心投入,只是没有单独拆出来说“这是 AI”。

隐形投资:苹果的 AI 是“内嵌式”,藏在 iPhone、Mac、服务里,不像微软/谷歌那样买公司、买大模型,而是自己在系统和硬件里慢慢整合。

资本开支(Capex):苹果在建数据中心、做自研芯片,这些都是 AI 必备的底层基础设施,但在财报里只看到“固定资产投资”。

换句话说:

微软/谷歌是“砸钱买 GPU + 大模型”。

苹果是“悄悄在研发里投,结果体现在产品升级上(Apple Intelligence、Siri、芯片加速)”。

3. 为什么选择回购,而不是加大公开的 AI 投资?风险偏好不同:苹果怕“赌错赛道”,不想像 Meta 那样在元宇宙上烧钱。

战略节奏:苹果的模式是先把钱分给股东,维持稳定,再悄悄做长远研发。它觉得自己不需要靠“砸钱买 AI 公司”来证明实力。

品牌定位:苹果的 AI 投入不是炒作,而是体验导向(AI 用在 iPhone 上帮你写邮件、修照片),所以不像微软那样在财报上列一行“云 AI 增长 XX%”。

总结苹果的钱不是“不投 AI”,而是:

研发里的 AI 投入:已经在加大(> 80 亿/季度)。

战略选择:宁愿把大部分现金拿去回购股票,保持股东满意,也不冒险砸钱收购 AI 公司。

风格不同:微软/谷歌用 AI 拉动“云增长”,苹果用 AI 拉动“硬件 + 服务生态”,财报里的表现方式不一样。

4. 三巨头在AI投资上的对比微软(Microsoft)微软主要采取外部投资 + 云整合的模式。

投资方式: 微软向OpenAI投资了100亿美元,并大规模采购了英伟达(NVIDIA)的GPU。此外,他们将自己的AI工具Copilot深度整合进了Office和Azure云服务中。

财务报表表现: 微软的财报会单独列出“Azure AI增长率”,并明确指出AI如何拉动了云服务的营收增长。

风险与回报: 这种模式属于高风险、高回报。虽然花钱很快,但回报也快,其股价因AI概念受益最大。

谷歌(Alphabet)谷歌主要依靠内部研发 + 云服务的模式。

投资方式: 谷歌自主研发了Gemini大模型,并投入大量资金进行TPU芯片的研发。同时,他们还提供Google Cloud AI API服务。

财务报表表现: 谷歌的财报会披露AI客户的增长情况,并且资本支出(Capex,主要是数据中心)会出现暴增。

风险与回报: 谷歌的投资押注全面,研发、基础设施和云生态都面临重压。

苹果(Apple)苹果主要采用内部研发 + 产品整合的模式。

投资方式: 苹果在研发(R&D)上投入了巨额资金,每季度约90亿美元,其中包括Apple Intelligence和芯片研发。他们还自建数据中心,并将AI能力集成到iPhone、Mac和服务器等产品中。

财务报表表现: 苹果的财报只显示“R&D增长”,AI收入是“隐形体现”,并未单独披露。

风险与回报: 苹果的投资模式更偏向低调稳健。他们倾向于避免激进的投资,不单独披露AI收入,并且采取保守的策略。

如果觉得对你有帮助,请打赏我1元吧,这会促进我在这个平台继续活跃,谢谢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