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斯特365-365提前结束投注-365bet中国客服电话

陶艺疗愈从理想走向生活,广美探索“以美润心”的新模式

陶艺疗愈从理想走向生活,广美探索“以美润心”的新模式

广州美术学院党委学生工作部部长、学生处处长林胜在现场表示,陶瓷疗愈可以说是心理干预的一种创新方法,这里的疗愈跟传统意义的病理疗愈不一样,这里更多的是起到预防性作用,通过陶艺制作,可以释放内心的情绪。因此,这个工作坊是一个心理健康教育的拓展平台,可以更广泛地让学生参与了解心理调节的艺术方法。

广州美术学院工艺美术学院院长齐喆致辞

广州美术学院工艺美术学院院长齐喆教授表示,过去两年,陶瓷疗愈项目持续在推进,并逐渐走出校园,推广到更广泛的区域去,两年来做出了非常多的成绩。在艺术疗愈的探索上,结合工艺美术学院的专业优势,我们起步应该是比较早的,希望能够在先行的优势上,得到进一步的发展和提升。

项目发起人、广州美术学院工艺美术学院党总支专职副书记王新宏副教授致辞

“陶是土的艺术、火的艺术,其实更是人生的艺术。亲自动手,一件件与自己连接的器物,随着心性被创造出来,带着泥的味道,更透出你的个性。在我们看来,陶艺艺术疗愈恰恰提供了一个空间,让人们通过其来连接内在世界。这也是我们为什么致力于将陶瓷艺术疗愈不断由大学校园推向社会,为大众心理健康服务,期望它既可以连接市民朋友,也可以连接大学生和中小学生,将传统文化与心理健康教育、社会公益多方相融。”作为项目发起人、广州美术学院工艺美术学院党总支专职副书记王新宏副教授告诉记者,“陶艺作为一种艺术表达形式,可以将个体的身体意识融入到心理健康教育的过程当中。参与者在陶艺的创作过程中,可以获取心理疗愈的效果。”

“原生艺术治疗——艺术与心理治疗的跨界融合与创新性”主题讲座现场

“探索出了一个艺术加心理相融合的范式”

记者在现场了解到,上周的主题讲座以及陶瓷疗愈工作坊均由广东省高校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专业委员会荣誉主任、广州中医药大学二级教授、博导邱鸿钟作为主讲嘉宾开展。邱鸿钟介绍,艺术治疗是一种借助艺术手段和创作的过程促进心理健康的治疗方法。它综合人本主义、存在主义、精神分析和行为主义多种流派的非药物治疗方式,是一种跨文化和世界普适的方法。

“一心一艺——陶瓷疗愈团体辅导”工作坊现场

邱鸿钟教授从艺术心理治疗的原理、现状和融合性开始,通过大量的案例讲解,阐述了艺术疗愈的模型实施和创新性转换,特别是跟中国传统文化的连接,说明了艺术表达的哲学动因和实施意义。对艺术的理解和心理学领域的融合性探讨引起了在场师生的共鸣。

“一心一艺——陶瓷疗愈团体辅导”工作坊现场

在陶瓷疗愈工作坊上,邱鸿钟教授让参与的学生以“容器”为主题,发挥想象力随心创作属于自己的容器,随后通过不同学生创作的“容器”特点分析创作者的心理活动或心理诉求。

“一心一艺——陶瓷疗愈团体辅导”工作坊学生作品

工作坊吸引了多所高校的教师旁听观摩,其中,广东外语外贸大学艺术学院党委副书记李亚静便是其中一位,课后她向记者表示,这种上课形式让她收获颇丰,没想到广美在艺术与心理融合方面能探索得如此专业。她说,“广美的工艺美院确实发挥了自己的优势,把陶瓷的艺术专业性与心理相结合,探索出了很好的一套方法,也是一个很好的思政育人的工作案例,为我们探索出了一个艺术加心理相融合的范式,一个结合艺术特点与心理健康教育的新模式。”她同时也表示,“陶瓷作为艺术表达形式之一,是心手相连、直达人心的艺术体验形式,庄子说‘乘物游心’,意思是通过媒介历练自己的内心,达到自我观照、自我和解的方式。”

“一心一艺——陶瓷疗愈团体辅导”工作坊学生作品

“打造鲜活宽阔的育人阵地”

对于广美工艺美术学院进行陶瓷疗愈系列理论和实践探索的考虑,王新宏介绍,传统工艺是工艺美术学院的专业和特色,如何用将传统工艺与艺术疗愈相结合,是她一直思考的问题,在开始这个项目之初,她做了大量调研,联合学院有心理学专业背景的教师参与方案制定,这次跟心理学专家团队的深度对接互动更是从心理学角度增强了项目的科学性。

“一心一艺——陶瓷疗愈团体辅导”工作坊现场

她认为,通过陶瓷疗愈工作坊的实践,有利于打造鲜活宽阔的育人阵地。通过项目的实施,支持更多的青少年、社会参与者进行艺术疗愈实践,支持团队学生成员在老师的指导下进行团辅效果分析和复盘,组织多层面的活动和推广,用专业知识服务社会,推动心理健康教育和美育实践相结合,打造具有温度和情怀的心理健康教育大思政课堂。未来,她也希望结合艺术院校的专业优势和团队优势,搭建陶瓷疗愈团体辅导的公益实践和教育平台,通过多地域、多场景、多受众的团体辅导活动的开展,积累一定数量的参与者数据,用于凝练具有大众心理健康教育意义的操作规程和实施教程,辐射带动更多人参与心理健康教育和文化传承、美育实践的融通。

“一心一艺——陶瓷疗愈团体辅导”工作坊圆满完成后,部分嘉宾合影留念

学生声音:每次都能获得不一样的放松感与满足感

工艺美术学院研究生三年级的毕业生梁颖表示,自己从本科学习开始就已经注意到艺术与心理治疗方面的信息,在她看来,陶泥柔软并且快速塑形的材料特性是最能记录个人情绪变化的,“比如开心的时候捏陶泥与愤怒的时候是不一样的。而且陶瓷的记录很细腻,如何捏塑,哪个地方用力,哪个地方留下指纹,烧制以后,这些痕迹都将永久留存。”梁颖介绍,通过陶瓷创作,她每次都能获得不一样的放松感与满足感。而她也是陶瓷疗愈工作坊的深度参与者,她在今年的研究生毕业论文和创作中,她也以陶瓷疗愈的主题探索了相关理论研究,并借助陶瓷创作了表达心理变化的作品。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相关推荐